新冠肺炎消毒

院內感染概況

在世界衛生組織(W.T.O.)的統計資料,醫護人員在接觸病患前未洗手和消毒,是龐大院內感染案例的主因, 全球各地每年大約一百四十萬人是在醫院直接染病的,上述只討論到醫護人員,並未針對其它工作人員的不當的工作行為研究,在台灣的醫院,其院內清潔及勞務外包(cintracting out)大約是在民國六十年(1971)年開始形成的,本公司自民國六十二年起,承包台北三軍總醫院,兩年後,民國六十四年也承包了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大等醫院,開創了本公司承包國內大小醫院的經驗自今,已有40年的經驗.

隨著交通資訊的進步,人們接觸日趨頻繁,相對地細菌的傳播也比以前快速許多,近來醫療院所常被視為細菌傳染途徑的重要場所,越是口碑好的院所,人們出入也越多,所傳播的細菌相對的也是成正比,台灣地區各大院所原本每年都就有院內感染的案例,只是感染的程度不同,在治療感染時,醫院往往會使用抗生素,雖然臨床實驗中的感染治療有極大的貢獻,但 近年來菌腫的再生與變種所產生的抗藥性,是醫界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以往不曾知道院內感染與清潔從業員或勞務員的關聯,在國內也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單位研究探討此問題,因為每3-5年都有少數員工感染到肺結核或其它傳染病,為了探討此問題,本公司自2000年,前往日本學習有關技術,並且已發展國內唯一一家消毒公司自有消毒研發技術 自從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使得全台醫院在感染防治上有所大進步,歸功於全體醫護以及民眾之配合,但還是有許多地方上還能使用專業技術,能夠更降低感染率.以改善在感染防治上,因人力成本會造成醫院極大負擔,以及病患家屬不便
新冠肺炎消毒

細菌病毒感染問題及來源

醫院中的工作人員不管是醫生.護士.看護.或是清潔人員,在傳染病房其主要危險是接觸病人次數的多寡與工作時間的長短,我們都知道在許多案例中,人是院內感染的傳播者,目前醫院的院內感染防治著重於醫護人員的訓練,但在另一環清潔作業人員並沒有實際一套 可真正執行的方法

引起院內感染的源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環境或他人帶來的外襲菌群引起的感染,除了醫務.看護者.之洗手習慣,另外可由專業消毒公司去降低感染率,此部份包含日常及空調及醫院用品等等處理,另一途徑是內源性感染,此部份需醫藥師診斷用藥處理。 一般而言在醫院大家會認為電梯按鍵或是門把扶手細菌最多,但以筆者實際經驗是水槽與清潔抹布.拖把等工具其細菌最多,以革蘭陽性菌具有在潮濕環境中生長高達250天,並且都居住在水槽之排水管內(RutalaWA,Weber DJ.Water as reservoir of nosocomial pathogens.InfectControl Hosp Epdemiol 1997:18:491-514)  舉例而言,2008年初夏,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針對台灣地區12家大型醫院飲用水與(空調)冷卻水塔的環境做退伍軍人菌(引起肺炎之菌種)檢測,總共有6家檢出退伍軍人菌,另外目前醫生看診及護理站常用的電腦鍵盤平均比坐廁板髒數倍到百倍,這也是經過為許多學術單位的證實,其中還有可能具有抗藥性細菌,更是令人擔憂
武漢肺炎消毒

國內院內感染率

在台灣,院內感染率大約為3%~5%,(中國大陸約為5-7%),其中以外科及加護病房的感染機率更高,此時病人抵抗力差,再加上侵入性之插管治療都是讓致病微生物入侵體內的機會大增,醫療院所的感染防制中,除了手部衛生可降低傳染,還有醫生護理人員的細心診斷照顧外,在事前的預防,降低感染途徑的第一線人員可說是清潔消毒人員,美國醫院評鑑及全球最著名的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都未將清潔.預防感染指標列入其評鑑,近來已有多個團體以提出披評,例如美國降低感染死亡委員(RID)主席Betsy Mc Caughey就提出批評,但多數醫院是以成本為考量為主,此部份成本容易犧牲.這部分目前因為新冠肺炎之故,目前進入醫院都需戴口罩,這的確能有效減少空氣傳染機率 在院內感染防制中,微生物清潔人員的裝備及專業更顯得特別重要,一個優良醫療院所,除了保護病人外,還需給醫生.護士.行政人員 安全工作的場所,才不會造成醫護工作人員的壓力.另外在先進防治硬體設備上加強,做好院內感染防制清潔消毒可讓我們處於一個安心的治病或工作的空間. 一般民眾由其年長.幼童沒事儘量不要在醫院閒逛,並且養成 到醫院時帶口罩及正確洗手習慣,這些都是可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在國外的多篇研究中早已說明傳統的病院清潔已不符現代院內感染防治標準,因此提升環境清潔之院內感染防治領域,還需醫生護理人員與清潔專家以及發展新技術材料者共同努力

細菌病毒消毒防治專家

院內感染定義:依據美國CDC之定義:院內感染是指病患在住院期間得到的感染,而此感染在入院時並未發生,也不在此病之潛伏期內

.筆者從事細菌病毒清潔消毒20年餘經驗,目前任職於世屋國際環境有限公司,參與協助研究開發有關院內感染之器材及光動力消毒,並從事相關防治產品專利設計